湖南大学论坛|先为求是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162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续剧] 游荡在荒原上的孤独灵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3 22:0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etachment,超然,在英语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受他人影响,独立客观,二是缺乏情感,冷静漠然。这个词既是一种人生态度的硬币两面,也是西方从古至今的一派艺术传统,经由文学、表演、绘画、摄影等等渗入电影艺术——电影拍摄的先天角度也有超然意味。可以说《超然》的电影内涵和手法都诠释了这个词。
   导演显然深谙济慈、T?S?艾略特、加缪等诗人、小说家延续而下的艺术传统,不仅用了时下流行的仿纪录片的影像效果,用短暂的记忆闪回片段描绘人物心理,穿插伪纪实的人物采访,对每个人物不煽情、不评价、有距离地关注,而且开篇就用了加缪的句子——我从未这般深切地感受到,我如此超脱于自身,同时又如此依存于世界。阿德里安?布劳迪饰演的男主角亨利就是加缪世界的局外人,他拥有与人进行思维情感交流的读心天赋,想回避这种心理负累而不可得,如他在日记中所言,他就像他像一张钞票,在无望的人们手中流动,沉默而忧伤地暗自哭泣,这就是不幸之源。钞票被不同人摸过之后,必定带上每个人的指纹、体温、汗渍、细菌……济慈说,诗人进入一个房间,出来后已经不是他自己,而是房间里的所有人,气质忧郁如诗人的亨利,虽然选择了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轻松的代课老师这一职业,选择超然于人群的生活方式,但去皇后区乱校代课一个月后,他也悄然发生变化。
   此片层面丰富,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点触动。首先刺痛人心的,自然是美国的青少年教育问题。自由散漫,追求个性,曾经是美国引以为荣的民族特质,而导演却在质疑青少年过分自由的负面效果。自由意味着你对自己及他人必须担负一定责任,而他们幼稚的心智尚不能拥有合理的判断力,这就容易自我放纵,他们荒废年华,随意逃课,没求知欲,滥用暴力,侮辱老师同学。片中有个执意不戴乳罩上学的姑娘就是典型,她认为自己不是下流,只是自然,却不知自己的外在形象已败坏如妓女。而片中与亨利产生特殊感情的三位女性之一,站街姑娘艾瑞卡,就不是追求自由个性了,或许是因为无家可归,或许是惨遭强暴之后自暴自弃,她未成年便投入这可怕的行业,美国每年有大量这样的姑娘产生,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影片中出现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有正义感责任感、性格鲜明的好老师——当然也有个别仇视学生的纳粹式典型——尽管他们各自都有破碎的生活问题,有的夫妻关系冷淡,甚至闹离婚,单身的也孤独寂寞,缺乏沟通交谈之人,有的每天面对学生的侮辱已濒临崩溃,但他们总在考虑,如何在这个声名狼藉、差生成堆、如即将倒塌之厄舍屋的烂学校尽可能挽救学生。导演也质疑美国家庭的责任,放任的青少年长大后,成为放任的父母,他们把孩子甩给学校,视教师为必须完全担负孩子教育责任的服务性职业,家长会——教师发现孩子出问题根源的第一现场——却无人到场,当年也似乎有过家长与学校的良性共生,如今的衰败,也似美国社会的衰败。
   孩子们究竟怎么了?青春期是个很微妙的阶段,它部分决定了人未来的成长方向。在中国校园,从教师讲台的位置,你会看到很多昏昏欲睡、毫无生气的大学生,而去普通高中,中专,你会发现很多孩子像电影里这么躁动,没错,中美混乱的青春景象将越来越趋同。每次看到一个内心骚动的孩子,我都似乎能感觉到他们紊乱又旺盛的荷尔蒙分泌。无论是那个手染鲜血的虐猫少年,还是肥胖萝莉,都自觉如同困兽,无力面对周遭逆境,区别只是以伤害其他生命还是伤害自己为解决渠道。我们如何做师长,做长辈?从小缺乏榜样模范的亨利,对此尤为关切。
   影片的情节核心,即亨利如何处理和他人、包括学生的关系,及如何处理和自己的关系,这是互相交织的两条线。他的故事也折射了当代城市荒原里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因为禀赋异人,他能很轻松地读懂别人的心灵,他对他人及他人选择的温柔尊重,已非普通人能及。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主动将尚未做艾滋检查的小妓女收留回家的,更不用讲给还在吐血的中毒少女做人工呼吸了。但他对人始终保持距离,避免感情,避免亲密关系,避免完全的交心沟通。漂流在海上的没有归属感的无助者,拒绝寻求归属以求自我保护。亨利这个人物诠释了超然这个词的两面。亨利相信写日记可以导出思维和情绪,他的文字有种灰暗的艾略特式现代诗意——整部电影都有这种诗意。我们常说写诗可以有效地治疗抑郁症,到电影近尾声的时候,我们渐渐发现亨利一直承受着可怕的童年阴影,唯有书写能让他这么多年孤独无援地活下去,并热心帮助、挽救青少年。
   亨利锁在心底的故事,是通过他和片中三位女性的相处情节缓缓揭示的,宛如悬疑片一般。除了小妓女,胖萝莉,还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教师。除了插入影像,导演还常用粉笔动画来表现人物心理,女老师跟亨利约会的时候,插入一两秒砌墙的动画,直接写出亨利与她隔离的心灵关系,由此你能揣测出英俊温柔如亨利的男人,为何会长久单身。越是年长的姑娘,自我意识越强,她会不停倾述自己的事情,再生硬地问约会对象,你的故事是什么。她无法体会亨利的内心,这也为误解他埋下伏笔。
   胖萝莉长久受到父亲、男同学侮辱,歧视,只有亨利可以理解她,尊重她,她暗恋这位老师是情理之中的。亨利与她的关系,也揭示一个残酷真理:有时候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希望破灭后是更深的绝望。她很有cult艺术天赋,亨利劝她靠书写排遣孤独抑郁,她却已深知艺术的治愈功能对她无效,解决人生所有糟糕问题的途径只有自杀,甚至连自杀都是一场行为艺术。这也正是亨利母亲选择的道路——不只解决问题,还让死亡达到一种震撼效果。
   亨利就像EVA里的真嗣那样安静内向,女教师唐突的关注,胖萝莉绝望的求救,都无法攻破他超然于众人的内心。只有在两方面都润物细无声的艾瑞卡能搞定他。失足少女艾瑞卡面对亨利的善意帮助,仅仅是短暂地拒绝亲密和友好,很快便放下戒心,而且温柔地强行攻破他的世界,她为他做饭,买廉价戒指送他,陪伴他老年痴呆的外公,偷看日记,视其为唯一家人,更重要的是,她能真切地感受他的内心。他和艾瑞卡互相救赎了,他只能向她慢慢展现他的童年——单身母亲酗酒,嗑药,最终裸身自杀于浴室,我们猜想她可能受过亨利外公,也就是她父亲的性侵犯,因而无法成为正常人。如此,我们也就明白母亲为何会用锁住他房门的方式保护幼年亨利——不能让他看到不该看到的景象。无论是剧中人,还是观众,都不知道亨利母亲留给他的录音带里究竟说了什么,也许有更深沉可怕的秘密。观众对亨利身世的猜想,几乎在亨利被女老师误会性骚扰胖萝莉的时候证实了,他反常地爆怒,画面频繁切换外公、母亲、艾瑞卡等人,他怒吼,你以为我是那种老变态吗?还有事后他忍痛将艾瑞卡送去收容所,这些都暗示他内心深处一触即发的耻辱之源。经历电影高潮戏——从这个误会场景到胖萝莉自杀——之后,亨利终于不得不面对他超然态度之下的内在——空心人。在开放式结局下,无论亨利和艾瑞卡会走向何处,他终究学会了接受亲密关系,这是亨利的自我救赎之途。
   那么他如何改变与其他人,尤其是学生的关系呢?我们来讨论影片的另一层内涵——知识,特别是文学对人的救赎作用。电影中的教师们压力山大,面对美国这样的功利社会,他们也迷茫于知识特别是文学的作用,当然也无从教育孩子。亨利经历了一个转变,我们可以比较两堂劝学课的内容。第一堂发生在亨利受纳粹历史片触动后,他要求学生拒绝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同化,大屠杀是类比,被凌辱的娼妓亦然,他希望学生在阅读中建立自我信念体系,以知识技能武装头脑,保存自我。这是由大至小,从普遍经历至个人体验的态度。到了篇末讲述坡的《厄舍屋的倒塌》,亨利开始由小至大,以个人经验代入对文学的传授,他描述穿过教学楼长廊走向教室时胸口压大石的感觉,并主动承认自己就如此,每个学生都表示认同,此时他再念一百年前具有同感的坡写的这篇小说,这渐渐倒塌的建筑也是人的存在状态——他理性崩溃,精神陷落的过程。或许亨利已认识到,文学就是人学,具有治愈、救赎的严肃意义,也许这只是导演和编剧为电影增添诗意的手段。不得不提,《厄舍屋的倒塌》不仅恐怖,而且有含蓄的兄妹乱伦元素,跟片中很多晦暗不明、欲说还休的细节一样,加剧我们的疑惑——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无法看清所有真相。
   阿德里安?布劳迪是个极有魅力的演员,如果你看过他成名前出演的《细细的红线》,就知道这个只有两句台词的龙套小角色如何在群星荟萃的电影中出彩——他忧伤的气质,会说话的眼睛,信息丰富的肢体语言,令他浑身都有戏。他本人的特点与角色浑然一体,令这部充满现代诗意的电影生动可信。
2#
发表于 2012-11-14 03:22:43 | 只看该作者
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啊,值得看哦
3#
发表于 2012-11-14 13:47:37 | 只看该作者
只得推荐的一部电影啊,顶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湖南大学先为求是 ( 琼ICP备10001123号 )

GMT+8, 2024-4-20 11:20 , Processed in 0.1542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